QLC闪存的固态硬盘来了,这种闪存可以实现低成本大容量,在降低价格的前提下,提升固态硬盘的容量,将直接冲击传统机械硬盘的“大容量、低价格”的优势。
有人将QLC称之为固态硬盘普及的引领者。但是,QLC固态硬盘的性能、寿命等方面引发了用户的担忧,这东西到底靠不靠谱呢?
真正了解QLC,首先就要克服QLC的焦虑。而大家对QLC的焦虑主要还是“寿命”。
上游闪存制造商美光与东芝均对外表示自家3D QLC闪存的可擦写寿命为1000次P/E。这大大超出了外界的设想。要知道几年前QLC闪存被提出时,理论的寿命只有100-150 次P/E,完全不符合民用的标准。
1000次P/E基本上与TLC闪存持平,这意味着与TLC闪存一样耐用。那QLC闪存如何提升寿命的呢?
QLC寿命的提升主要得益于3D NAND。过去为了追求固态硬盘的容量,会使用更先进的制程工艺提升单位面积的存储容量,但由于闪存独特的电子特性,制程越先进,寿命越短。以往的2D NAND相当于盖平房,而现在3D NAND更像盖高楼,利用垂直空间提升容量,没必要使用更先进的制程工艺,转而使用老旧工艺保证QLC寿命,然后通过3D NAND增加容量。正是如此,QLC寿命才能保证在1000次P/E,而TLC之所以能够取代MLC成为主流,3D NAND同样功不可没。
如果没有3D NAND的技术,那么QLC 固态硬盘还要推迟几年才出现。对于一般用户而言,QLC闪存正常使用寿命3至5年是没有问题的。不然厂商也不敢轻易提供3年以上的质保服务。
不过需要注意一点,无论是QLC还是TLC,虽然寿命有保障,但最好不要当做下载盘,额外加大固态硬盘写入负担。另外,突然断电对于固态硬盘也非常伤,尽量避免。
除去寿命,速度恐怕也是很多人对QLC 另一个担忧。从现已发布QLC SSD产品来看,整体速度性能还不错,基本上与TLC持平水准。
但掉速情况肯定有,而且会TLC来得严重一些,毕竟QLC闪存工作的机制更复杂,越复杂越容易出错;越容易出错,速度就越慢。
不过,QLC掉速问题没必要过于在意。TLC固态硬盘在刚刚上市时速度表现与MLC有差距,但随着厂商将主要精力放在TLC上,相关技术填补了TLC的缺陷,让TLC固态硬盘的体验变得越来越好。
如今QLC也面临着这样的境遇,当TLC逐渐退出主力市场,QLC成为主角时,厂商在QLC上的精力逐渐会多于TLC。虽然理论上TLC要快于QLC,但当TLC无技术关照的时候,再多的可能性也变为零。
当QLC固态硬盘大规模上市的时候,MLC会像当年的SLC一样消失,市面上可以选择的,也只剩下TLC和QLC,别忘了后面还有PLC(5bit)呢,届时恐怕会有很多人把TLC当做宝贝吧。
理智一点,QLC固态硬盘或许没有大家想的那么不堪,最主要就是看品牌产品的品质 ,售后,当然还有价格是否足够便宜。
1TB SSD几百元,也许不是梦!
QLC的时代,我们可以正式与机械硬盘告别。